​枣树荒民宿|细说从头,就从枣树荒古村的“荒”字说起……

2023-09-25 10:17:53

枣树荒古村,为什么带一个“荒”字?这个字到底有着怎样的来历和故事?如今这个字能给予我们怎样的回忆和启示?让我们慢慢从头说起……

满清入关初期的“跑马圈地”等野蛮政策,造成许多农民失去土地,甚至失去家园。康熙朝以后,清朝廷为了社会安定,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垦荒的政策,对于从未开垦耕种的“生荒”和无人耕种的“撂荒”,实行“招民垦荒”,扶持政策,包括提供耕牛、种子和“六年起科”(六年内不缴纳赋税)等。各地官府将垦荒面积上报朝廷,一方面申请补贴,一方面作为官员的政绩。


 鼓山西侧的山坡荒地,由河南省彰德府武安县招民开垦,其中有武安南山沟的失地农民,还有来自山西临汾一带的流民。垦民聚集形成村落。由于这一带原来生长有大片野枣林,又实为开荒之地,故将之命名为“枣树荒”。

 枣树荒民居的最大特色,就是多为石头窑洞。这在本地并不多见,着实体现了枣树荒村先辈的生存智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年来自山西的流民根据鼓山本地特点,将他们世代相传的砌筑石窑洞技术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

  为什么筑窑洞?本地又有什么特点?一是鼓山石质优质,便于开采使用,而烧制砖瓦的土却较少。二是由于地势不平,石头窑洞依山就势便于建造。三是石性发凉,进而石窑洞冬暖夏凉便于居住。四是石窑洞坚固耐用,几乎一劳永逸。

 “枣树荒”这一名称,包涵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承载着前辈艰苦创业重建家园的奋斗精神。

枣树荒民宿四字文

                        ——  安秋生

一对箩筐,全部家当,

负儿牵女,背井离乡,

看见鼓山,福地神光,

落凤台下,安家垦荒。

种地植枣,打井垒房,

聚集成村,名枣树荒。

石头窑洞,冬暖夏凉,

坚固耐用,百年无恙。

改作民宿,来客四方,

且听故事,慢享时光。

如今,枣树荒古村已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石窑洞民宿集群,实现了“室内设施现代化、古村容貌场景化”的设计构想,即:窑洞内部一应设施现代化、智能化,让游客充分享受现代化的高档民宿服务——家人、朋友既能深度体验乡村本初滋味,又不以失去现代生活品质为代价,堪称“理想的生活”;村庄整体面貌还原“老电影中的太行山村”,呈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5年)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生产、生活、娱乐场景——露天放映老影片,打谷场、秋千、儿童游戏等具体内容,打造“怀旧之旅、体验之旅。”

左岸书屋

子夜小馆 

枣树荒民宿

撰稿:默之

责编:小好
编审:江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