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新闻周刊》深度揭秘了这里……
2024-12-10 19:03:47
2024年12月9日出版的总第1167期《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专题文章《响堂山石窟:艺术史上与众不同的一笔》。该刊公众号标题为《这里竟藏着一座皇家石窟?》,链接在文末
全文从响堂山石窟的发展之脉、建窟之谜、造窟之美、遗迹之痛……几个方面深度揭秘了响堂山的历史经纬,前世今生!
——北齐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事连连的朝代,然而这个短暂的王朝,却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响堂山石窟留下了与众不同的一笔,是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与云冈、龙门并称中国三大皇家石窟。
——北齐享国28年却历经6帝,在那个南北对峙、纷乱动荡的年代,这个位于北齐都城邺城边的石窟,给予身处乱世的人们精神上的抚慰,它也因为吸收了源于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凿刻成就,被今天的学界称为“北齐造像模式”
——覆钵形塔的图像常出现在佛教雕像中,逐渐演变成塔形龛。这种保留佛教最初礼拜象征意义符号的形制,虽然在中国石窟雕刻中有所传承,但从未像响堂山这般登峰造极。
——赵立春说:龙门和云冈石窟中有经变故事,有佛传故事内容,但响堂山没有,因为响堂山石窟参考的蓝本绝非“中原风格”,而是石窟造像的起源地古印度,这就揭开了响堂山石窟“复古”且与另外两个皇家石窟风格迥异之谜。
——刻经洞在响堂山最具代表性的大佛洞南侧,洞内石壁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数万文字,这是目前全国已发现的石窟中唯一一座满壁文字的洞窟。
——响堂山石窟绕过了佛教传播路径中的敦煌、平城、洛阳……直接与新疆克孜尔石窟对话。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曾写道:“南北响堂山北齐石窟为当时石窟中受印度影响最重者。”
——近些年,随着使用裸眼3D技术、打造洞窟全沉浸式体验的数字展示中心建成和峰峰地区在石窟寺学术研究、展示利用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进展,响堂山石窟一下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宠儿。邯郸市博物馆里的“网红”——“邯郸微笑”佛头就出自响堂山石窟。
I 邯郸微笑 I
贴士:
《中国新闻周刊》,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以“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为办刊宗旨,是一本既有新闻权威性,又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综合时政新闻读物。《中国新闻周刊》坚持“国际视野,中国立场,原创诉求,专业精神”,给读者更多的内容新锐、理念独到的深度报道。
(图片来源小红书:路客看见、青简) 文章参考中国新闻周刊:这里竟藏着一座皇家石窟?
编辑:小刘 小程 责编:小好 校改:默之 编审:李旦